在實施了內部較為激進的轉型策略以及外部競爭環境的變化等多重因素作用下,香港國泰航空公司(下稱國泰)2018年的財務數據實現了“翻身”。
國泰于3月13日發布的2018年財務報告顯示,這家此前連續兩年虧損,去年凈虧達13億港元的老牌航空公司在業績上一舉擺脫了頹勢,全年凈利潤達到23億港元。
國泰方面將這種變化歸因于收入和收益的增長速度超過了成本的上漲,同時此前造成巨虧的燃油對沖損失收窄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成立超過六十年之后首次遭遇虧損使國泰在2017年開始啟動了一項涉及到人員和管理結構等諸多變化的轉型。同時在主營業務上因為持續遭受到本地和中國大陸地區航空公司的競爭,也逐漸開始一改此前多年的穩健經營策略,開始嘗試將航線網絡向核心市場外延伸。
國泰董事長史樂山(John Slosar)表示,公司一直在專注于尋找新的市場,同時強化香港樞紐和航線網絡的結構,同時提升效率。史樂山認為,運力的增長和收益管理的改善推動了客運業務的增長。
國泰財報顯示,其2018年客運收入增長10.1%,達到了731億港元,全年運力增長也達到了3.5%,收益率上升了6.7%。
雖然競爭環境仍然存在,但隨著本地競爭對手開始調整遠程航線的運營策略,開始將更多精力放在周邊地區市場,是的國泰在洲際業務上面臨的挑戰得以緩解。而另一項主要成本燃油成本則隨著機隊新機型大量替換老舊機型而進一步改善,財報顯示國泰去年全年燃油消耗下降了1.3%,再加上燃油對沖虧損的減少,使得全年燃油成本只上升了8.9%。
國泰截止2018年底機隊規模一共有212架,運力的主要增長都來自新的空中客車A350-1000的交付,全年一共交付了8架該機型,按計劃至2021年底規模達到20架。隨之而來的是對包括A330-300、B777-200、B777-300ER以及747-400BCF等一批老飛機的退役。
而貨運收入的大幅增長也為國泰的盈利做出了很大貢獻,全年貨運收入增長達到18.5%,運力增長2.6%,貨量提升了14.7%。
國泰方面認為,新的一年里行業環境仍然充滿挑戰,預期美元將升值,以及地緣政治和全球貿易環境的變化到來的不確定性都有可能影響到客貨運需求。而在航空主業的競爭中,長航線經濟艙的競爭將格外激烈。國泰將繼續實施其企業轉型計劃,在今年內繼續重組九個核心業務流程,同時繼續將航線網絡擴大至更多新的目的地,同時加密熱門航線的頻次。
值得注意的是,國泰不久前承認與香港本地低成本航空企業香港快運進行了并購接觸,雖然目前仍未能達成任何協議,但如果能夠通過收購實現對低成本業務條線的覆蓋,顯然將是對現有業務結構的良好補充,同時進一步擴大在香港的市場份額。
(來源:華夏時報 王瀟雨)